栾川因传说远古时期鸾鸟群栖于此而得名。位于河南省西部,东与嵩县毗邻,西与卢氏接壤,南与西峡抵足,北与洛宁摩肩,素有“洛阳后花园”和“洛阳南大门”的美誉。栾川县总面积 2477 平方千米,素有“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现辖 15 个乡镇(重渡沟管委会)、213 个行政村(居委会)。全县总人口 35 万,截至到 2023 年 8 月,少数民族人口9311 人,其中满族 8644 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约 93%),回族 306 人,蒙古族 135 人,其他少数民族共 226 人。 【历史沿革】 石器洞穴遗址,发现“直立人栾川种”,简称“栾川人”,另有多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早在六千年前,已有人类聚居,夏商时栾川为有莘之野。汉至北魏置亭,唐置镇,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始置县,金海陵王贞元二年(1154)废县改镇,元、明、清均置镇。民国元年(1912),栾川为镇,隶河洛道卢氏县,1933 年时置区,隶陕州卢氏县。1947 年 1 月栾川首次解放,建三川、陶湾两个区,2 月部队转移,县区建置随之撤销。1947 年 10 月栾川再次解放,嵩县之合峪、潭头、秋扒、狮子庙、白土等乡,卢氏县之三川、栾川、陶湾、庙子等乡和内乡县之太平镇,置栾川县,1948年 1 月太平镇划归西峡县。先后隶豫鄂陕边区四专区、豫陕鄂边区三专区、陕南一专区、豫西七专区、河南省陕州专区和洛阳专区。1986年 4 月隶洛阳市。1958 年 8 月将原县属 18 个乡并为城关、庙子、合峪、潭头、白狮、三川、陶湾 7 个人民公社。1960 年 3 月将嵩县之大章、车村、木植街、白河 4 个人民公社并入栾川县,取消栾川县名称,沿名嵩县,县城仍设栾川。1961 年 9 月,恢复栾川县名称,栾川仍辖原 7个公社。大章、车村、木植街、白河 4 个公社仍归嵩县。1970 年由 7 个公社划分为栾川、赤土店、庙子、大清沟、合峪、潭头、秋扒、狮子庙、白土、 三川、冷水、叫河、陶湾、石庙 14 个公社。1984 年元月公社改建为乡,同年 8 月增设城关镇,2013 年元月 5 日成立重渡沟生态旅游建设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全县为 15 个乡镇。2022 年 6 月,城关镇更名为耕莘街道。 【行政区划】 2023 年末辖赤土店镇、庙子镇、合峪镇、潭头镇、狮子庙镇、白土镇、三川镇、冷水镇、叫河镇、陶湾镇、石庙镇 11 个镇;栾川乡、秋扒乡 2 个乡;重渡沟生态旅游建设示范区 1 个,耕莘街道 1 个;领导 30 个社区,184个村民委员会,下设 1997个村(居)民小组。 【地理环境】 栾川县位于豫西伏牛山腹地,东与嵩县毗邻,西与卢氏接壤,南与西峡抵足,北与洛宁摩肩,根据 2023 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显示,栾川县国土总面积为 247700.01 公顷。水域面积 2128.3公顷,占全县面积的 0.86%。 ●栾川县地貌 地势西南高而而东北低,地貌起伏跌宕,形成中山、低山和河谷三种类型。海拔千米以上的中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9.4%,千米以下低山区面积及河谷沟川面积占全县总面积50.6%。最高点为龙峪湾鸡角尖,海拔2212.5米,最低点潭头镇汤营村伊河出境处海拔450米,相对高差1762.5米。县城海拔750米,是全省海拔最高的县城。 ●栾川县气候 栾川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4℃,年日照2103小时,无霜期198天,年均降水量872.6毫米。 年降水量最高达1386.6毫米,最少403.3毫米。由于县境气候差异,形成三个小气候带。一是东北部热温带,包括潭头等,海拔460米左右,年均气温13.7℃,年均降水量737.9毫米,日照2292小时,无霜期210天左右。二是中南部温凉湿润带,包括城关等地,海拔750米左右,平均气温12.0℃,平均降水量872.6毫米,日照2102小时。三是是西部寒冷湿润带,包括三川、冷水等地,海拔1250米以上,年均气温9.4℃,年均降水750毫米,日照1800小时,光照不足,无霜期短(一般在150天左右),冬季长达105天以上。 【自然资源】 ●栾川县矿产资源 栾川县地处中国中央造山系秦岭造山带伏牛山北麓的核心部位,区内矿产资源得天独厚、极为丰富,是我国 16 个重要多金属成矿带核心区域和重要的钼、钨、铅、锌多金属矿产基地之一,境内分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和水气矿产四大类 50 余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 19 种,各类矿产地 251 处,其中,大型矿床 7 处,中型矿产地 13 处,小型矿产地 35 处,优势资源可归纳为钼、钨、铅、锌、金、银、铁、萤石等,素有中国钼都之称,矿证面积占全县面积的 40% 以上,矿业经济在县域经济总量中占重要地位。 ●栾川县土地资源 根据 2023 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显示,栾川县国土总面积为 247700.01 公顷。其中,耕地面积 9481.26 公顷,占全县面积的 3.83%;园地面积 3811.97 公顷,占全县面积的 1.54%:林地面积 213786.27 公顷,占全县面积的 86.3%;草地面积 2453.97 公顷,占全县面积的 0.99%;湿地面积 560.22 公顷,占全县面积的 0.23%;水域面积 2128.3 公顷,占全县面积的 0.86%;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1076.59 公顷,占全县面积的 4.47%;交通运输用地面积 1505.69公顷,占全县面积的 0.61%;水工建筑用地(1109)面积 70.41 公顷,占全县面积的 0.03%;其他面积 2825.33 公顷,占
全县面积的 1.14%。 ●栾川县水资源 栾川地处深山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788.6 毫米,年最大降水量 1386.2 毫米(1964 年),最小降水量 435.1 毫米(2013 年),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达 895.3 毫米,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为 518.62 毫米,干旱指数在 1.0 以上。栾川县县长系列(1956—2015 年)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6.14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 5.92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 2.26 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为 2.04 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 1700.8 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 2714 立方米的水平,处于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警戒线人均 1700 立方米的水平上。在降水频率 P=50%的条件下,全县需新水量为 8565 万立方米,而全县所有水利工程的可供水量为 5876 万立方米,缺水量为 2689 万立方米,但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关镇及赤土店镇等周边地区出现严重缺水的情况,而狮子庙等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全县境内有伊河、小河、明白河、淯河四大河流,分属黄河、长江水系。大小支流 604 条,河网密度 0.59 千米 / 平方千米。地表水年均径流量6.15 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 11.78 万千瓦。 【人口数量】 栾川县总人口 35 万,截至 2023 年8 月,少数民族人口 9311 人,其中满族 8644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约 93%),回族 306 人,蒙古族 135 人,其他少数民族共 226 人。 【交通概况】 截至 2023 年底,栾川已建成通车高速公路 4 条99.611 公里 (洛栾高速栾川境 28公里,郑栾高速尧栾段栾川境 13.1 公里,渑淅高速栾双段栾川境 7.792 公里,栾卢高速栾川境 50.719 公里),现有国道 3 条 238.14 公里,省道 3 条 76.77 公里,农村公路县道 10 条156.771 公里,乡道 76 条 452.702 公里,村道619 条 1049.542 公里,全县等级以上公路里程2022.817 公里。全县拥有二级客运站 1 个(栾川县汽车站),三级客运站 1 个(三川汽车站),电动车充电站 6 个;全县客运班线 78 条,客运车辆 583 台(其中省、市、县际长线班线 25 条,车辆 76 台;县内班线 14 条,车辆 42 台;村村通班线 24 条,车辆 25 台;城市公交线路 5 条,车辆 58 台;城乡公交班线 2 条,车辆 18 台;定制班线 8 条,车辆 91 台;旅游客车 17 台;新能源出租车 256 台)。建成县级城乡物流快递智能化分拣配送中心 1 个,乡镇综合服务平台 14个,以农村超市、村卫生室和邮政服务点形成 的村级服务网点正在逐步完善。 【经济概况】 初 步 核 算 ,2023 年 全 县 地 区 生 产 总 值2938033 万元,同比增长 (按可比价,下同)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30523 万元,同比增长 1.1%;第二产业增加值 1453939 万元,同比下降 4.0%;第三产业增加值 1353570 万元,同比增长 5.4%,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4.44:49.49:46.07。 【工业经济】 全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 1324129 万元,同比下降 6.2%。其中采矿业增加值 296376 万元,同比下降 4.2%;制造业增加值 1021471 万 元,同比下降 6.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13.5%。 【特色农业】 栾川特产资源丰富。根茎类(天麻、首乌、柴胡、黄芩、党参等)、果实类(红色猕猴桃、杏仁、山楂、五味子、枸杞子、连翘等)、花叶类(竹 叶、二花、茵陈、野菊、辛荑等)、皮枝类(杜仲、桑枝、柳枝、椿皮、竹薷)、树脂类(松香、桃胶、冬藤、木通、五倍子等)、菌藻类(猪苓、桑寄生、灵芝、银耳、马勃等),中药材有 1400 多种,年产量 500 万公斤以上,医药专家称之为“豫西天然药库”,有“一步三棵药”之美誉。木耳、香 菇、猴头、鹿茸、核桃、板栗、柿子、蜂蜜等 100多种土特产享誉全国,产品远销欧洲和东南亚各国。 【旅游资源】 栾川旅游资源丰富,融奇山、险峰、峡谷、飞瀑、翠竹、溶洞、温泉、滑雪为一体,既有北方景观的大气磅礴,又有南方景观的秀美多姿。栾川生态环境绝佳,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级生态县,全县森林覆盖率 83.51%,居河南省首位,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 1 万个,最高可达到每立方厘米 3 万个,被誉为“中原肺叶”。栾川气候宜人,夏季平均气温 21℃,冬暖夏凉,是理想的避暑胜地,年平均降雨量 873 毫米,舒适期长达 9 个月,极适宜人们居住、养生、休闲、度假。目前已建成老君山、鸡冠洞(县属国企)2 家国家 AAAAA级景区;重渡沟、龙峪湾、伏牛山滑雪乐园等 8家国家 AAAA 级景区;蟠桃山国家 AAA 级景区;摄影赏花、乡情体验等 23 个多业态主题庄园;打造重渡村、庄子村、协心村等 3 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大红村、黎明村、观星村、拨云岭村等 13 个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旅游专业村数量达到 51 个,宾馆饭店数量达到2205 家,共中,其中民宿 306 家,全县旅游从业人员达 3.6 万人;挖掘“栾川味道”创建“河南山珍美食之乡”,涌现出荷花小镇、铁路小镇、高山水镇、康养小镇等一批乡村旅游新亮点;打造“栾川印象”区域农产品品牌,开发 6 大系列133 款产品;初步形成以游“奇境栾川”、住“栾川山居”、品“栾川味道”、购“栾川印象”、讲“栾川故事”为支撑,集冰雪体验、温泉度假、森林康养、红色教育、科考研学、避暑休闲、田园观光等业态多元、体验丰富、特色各异的全域旅游格局。荣获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文化赋能与乡村振兴试点县、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区等荣誉。 【城市荣誉】 栾川县是世界十大乡村度假胜地、国家生态县、国家园林县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游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中国钼都、中国旅游强县、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最美的小城、中国休闲小城、全国教育先进县、全国科技先进县、全国林业先进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河南省安全生产先进县、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名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红旗渠精神杯”先进单位、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 |